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2012-11-29 18:33:38   来源于: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中共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近年来,地市高职院校快速崛起,绝大部分都经历了外延扩张,校园基本建设如火如荼,但内涵建设却相对滞后,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地市高职院校转型期的内涵提升,实现学院科学发展,成为我们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实现集中办学以来,依托新校区建设的良好基础,致力于在实践探索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重要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标与思路

围绕建设与发展两大主题,着力实施以新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实施以大素质教育、文化软环境建设等内涵提升为重点的理念文化建设;实施以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为重点的行为文化建设;实施以完善机制体系、强化制度约束为重点的制度文化建设的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学院校园文化总体水平,促进内涵建设,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以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着力提升办学条件、营造富有高职文化气息的校园育人氛围。

1.建设现代化校园。在办学布点分散、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采取“划小标段、垫资建设、全面开工、一次成型”的办法,建成新校区,在地市同类院校中率先实现集中办学,全面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校内建成了40余个现代化的实验、实训馆室,附设了多功能运动场、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商场、洗浴中心,建有商洛市最大的图书馆、校史馆等,图书办公、教学、实验实训和休闲生活四大功能区相映生辉。2.建设园林化校园。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建了花坛和绿化带,合理布局了以“博学、杏林、桃李”等内容命名的花草园圃,规划了以“怡心”命名的校内人工湖,种植了广玉兰、紫丁香、樱花等不同品种的行道树,校园环境优美,草香木荣、四季如春。3.建设人文化校园。安装了规范的校园标识系统,全方位整体布置了校园各功能区的文化景观。在主校门内侧18米巨石上镌刻了校名校训,并将校园四条主要道路按照“修德、砺志、笃学、善业”的八字校训内容予以命名;中心广场安装了以“起航”为主题的校园雕塑;在校内主体建筑上以“华夏文明、西方文明、中国科技、世界科技”为主题设计并安装了巨幅花岗岩浮雕,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功能。4.建设特色化校园。全方位布置了室内不同场所的职业环境文化,形成了“三室两厅一校一寓一中心”(实验室、教室、处室、餐厅、图书楼大厅、工业中心、驾校、公寓等)的室内职业特色环境文化布局。做到了让每条道路都会说话,让每一个景点都能育人,让每一个区域都能熏陶人,有效发挥了文化环境对师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二)以理念创新为核心,精心打造以实现学生优学成才为目标的校园理念文化特色。

1、“五个一、六个能力”。学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教育理念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五个一”、“六种能力”的大素质实践教育模式。“五个一”即:围绕一个目标—高等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突出一个中心—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抓住一个关键—提高职业技能素质;调整一个结构—改革教学、加强实训、强化动手;建立一个平台—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六种能力”即:基本职业技能、 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这种大素质教育使学生实现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了毕业生综合素质。

2、 “一徽一训”。学院把校徽和校训作为理念文化的高度浓缩和外宣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征集活动,融入绿色商洛、人文商洛、山水商洛的地域元素,形成了以绿地蓬勃、白鹤唳志、众手擎天为骨干造型的校徽,主体形象彰显出旺盛永恒的生命力,体现了服务育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涵。并以校徽为基础,设计了涵盖环境、宣传、基础应用等内容在内的形象标识系统,成为学院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同时,凝练出了“修德、励志、笃学、善业”的八字校训,涵盖了师生的品格修养、意志磨砺、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奋发进取的作用。

3、“八理念”。在办学实践中,还总结凝练出了医学系— “以白求恩精神塑造新一代白衣天使”、 护理系—“用南丁格尔精神塑造新一代护士”、 人文系— “人文精神的守望者”、机电系—“一丝不苟、严格操作、精益求精、制造精品”、驾校—“质量立校、技能为重、安全至上”、餐厅—“我是农民的儿子、应珍惜每一粒粮食”、公寓—“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体育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八理念”,同时每个班级还订立了班规班训。这些精神构成了学院整体的理念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引领着师生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目标,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形成我院鲜明的理念文化特色。

(三)以丰富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师生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1.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先后组建成立了34个学生社团,如书法、文学、舞蹈、合唱、朗诵、轮滑、跆拳道、轮滑、及健美操等,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坚持经常性开展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发展一项爱好,培养一项特长,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在学生中成立了校园文明礼仪纠察队,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文明意识。2.结合重大节庆日积极开展各类庆祝和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演讲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歌、颂党恩”歌咏大赛、省市书画名家大型笔会、“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报告、党员纳新宣誓等系列活动。3.坚持开展“每月一主题”活动,并把弘扬雷锋精神、“书香满校园”系列读书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活动等作为每年一度必须例行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进行打造和提升,不断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陶冶了师生的情操。4.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三笔字”大赛、普通话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5.12护士节”护理技能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竞赛、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等各类技能竞赛,有效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以规范高效为目标,健全体制机制,为办学行为及内部管理的顺畅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院的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了《实施细则》,确立了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于事关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注重发挥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工会、教代会及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了决策民主化。二是在推进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完善内设机构,健全了中层处室、党总支(支部),设立了系部,配齐了各党组织和部门干部,构建了运行顺畅的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三是实行了岗位聘任制,建立了各项激励竞争机制,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做到了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抓,提高了行政效能。四是针对实际需要,制定了党群、院务、教学科研等8个方面共计110余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文化无形自律作用的发挥,凝聚了促进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和体会

主要成效

近年来,学院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学院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获“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被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二等奖”;被团省委表彰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单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3个省级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作品展览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华中“数控杯”现代数控大赛荣获优秀奖;在商洛市职业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集体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二)经验体会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全员共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实施文化兴校战略,更是转型期地市高职院加快内涵建设、实现全面发展自觉而理性的选择。

二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转型期地市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堆砌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忙于规模发展与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办学效益,往往在紧张中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这就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

三是要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新校园的文化积淀虽然薄弱,但新校园严整的规划布局、良好基础条件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创新理念、转型提高、拓展思路、开展育人活动树立了新的导向标,为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形成特色。在积极传承和巩固校园文化传统特色的同时,要兼容地缘文化和企业文化特点、体现时代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创造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