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有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内涵建设,有利于密切联系广大师生,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管理等四个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开拓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规律,创新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作者简介:李波(1966-),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王宗琛(1982-),男,硕士研究生,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督查科科长。王静(1982-),女,硕士研究生,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综合科科长。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由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在重点工作、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体系建设富有成效。高职院校党委坚持将理论学习与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学习研讨与工作调研、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领导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创新;坚持开展管理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培训,选派干部到各级党校学习,到周边县区挂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管理和领导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一支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参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逐步壮大成熟,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很好地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积极推进“两课”改革,认真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四是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活跃,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活动丰富多彩。五是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学生工作制度和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打造了学生成长第二课堂,强化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疏导和奖贷助免补工作规范有序,就业渠道广开,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教学中心工作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不明显,某些方面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些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内容把握不准、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得力,不能紧密结合教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薄弱,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风方面的问题是个别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缺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淡薄,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意识不强,上课质量差;学风方面的问题是有些学生对未来和前途感觉茫然,心理素质差,团结协作观念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二年级以后普遍不爱学习,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考试应付等等,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全力做好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但当前,高等院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研究不深入,培育和践行缺乏有效抓手。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党员人数太少的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党员仅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0.5%左右,其中一、二两个年级所占比例不足0.2%,大多数学生党员都在三年级,而三年级的学生又大多数时间都在顶岗实习岗位就职,在校时间短,很难对在校生形成激励和引导,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又缺乏持久性,重集中培养,忽略了日常作用的发挥。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类型、组织形态、就业方式、分配形式日趋多样,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个别党员干部和教师产生了崇尚实现个人价值、重视获取物质利益,轻视思想觉悟和自身品德修养等现象,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普遍经历了大扩招、新校区建设,进行了管理体制机制、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并不断下移管理重心,促使二级院(系)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强化职能处室的服务职能。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平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少数教职员工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及时从心理上适应过来,产生了一些不平衡心理,主观上有消极懈怠情绪。职院校建校时间短,还没有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气息不浓厚,一些发展得较快的高职院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进入国家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和省级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行列,一部分干部职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做出过贡献,不自觉地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
一是顶层设计不到位。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研究和部署不到位,工作重心不突出,主线不鲜明,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调控和指导,没有适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改革与发展的利益格局调整,导致一些干部教师认为只有教改科研等业务工作重要,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要。二是教书与育人脱节。没有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对各种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协调不够,还没有形成大思政、全育人的格局。三是督促落实不到位,有些工作只安排不检查,有些制度纸上谈兵、操作性差。基层党组织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集体活动少,导致一些教师对高职发展、对学校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了解不够。
对新形势下瞬息万变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对学生思想心理了解与掌握不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律研究不够,没有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如对政治上还存在幼稚与不成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模糊,信仰、信念茫然的学生;对道德困惑、诚信品质缺损的学生;对自我意识过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对思想焦虑,心态消极,遇事不冷静、看问题偏激的学生;对日常生活散漫、沉湎网络的学生等等,都缺乏系统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内涵发展为主题,对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使其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专业建设等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制定《学校章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行两级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支部活动预报制度,完善校级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制度。认真研究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团队、教学骨干中发展党员,促使党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使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一个凝聚师生的家园,一个教师党员成为一面教书育人的旗帜,一个学生党员成为一个成长成才的典范。
将党建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中心工作融为一体,一起研究、部署、推进、督查和考核,切实解决“两张皮”现象。党委和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和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建设、质量提高,研究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学校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提出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规划,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衔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使基层党组织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思路,把握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实施。紧密结合教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二级院(系)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师生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联系师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引导。坚定不移的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特点,围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选定专题,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挥好课堂、实训、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渠道的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好育人系统的整体设计,发挥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校内研究发挥好全体教师和学生党员干部的作用,使专业育人队伍和非专业育人队伍结合;校外与社会、企业、家庭做好沟通和联系,以学校开展的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为基本载体,拓展育人平台,建立起“大思政”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运用好传统教育手段,形成制度规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到位;研究利用好网络等新媒体方式,利用网络阵地和网络平台对师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微博、博客,QQ、飞信、微信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好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是一个有机整体,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风和学风。高职院校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整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入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目标化管理,倡导求实务实、扎实落实的工作作风,加大培训、管理和监督力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带动教风、学风建设。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严治教,对教师开展广泛的师德师风教育,实施教学能力过关,通过公开课和学生评教活动,建立教师教风考核档案,把教风的考核纳入教师业务综合考评,与教师的晋职、评优挂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高职事业发展的未来。一方面,完善新老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开展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计划,解决执教能力弱、课堂质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监督考核,树立典型、查找后进,切实解决好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的问题。严格考勤管理、学籍管理和补考重修制度,建立淘汰机制,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系统管理,严明考风考纪,施行品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强学生课堂和日常管理,开展“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寝室”创建活动,完善学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和相关学生奖励等制度,督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
(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激励引领作用
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宣传等各种形式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制度措施等内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的常态化学习培训活动,建立健全校、院二级学习培训机制,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学习型教师队伍,提高干部队伍决策能力、完成内涵建设任务的能力、做教师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师德水平。以夯实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基础为目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拧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促进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知行统一,勇做青年学生的先锋和楷模,激励青年学好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和民族。
[1]伍处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2]田原,李晶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育人[N].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4::26-28131-133
[3]杜向民.高校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1(8):26-28
[4]欧阳沁,孙宇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为例 [J].思想教育研究》,2013(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