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崔伟玲)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通过深层次解读“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助于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崔伟玲1979年6月 女 汉族 河南平顶山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硕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平顶山市水库路3号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职学生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要求对接,采取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模式被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挑战,复杂的教育环境、多元的教育主体、分散的教育对象、巨大的心理落差、价值取向错位等现实问题,揭示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环境复杂与认知不足并存。随着全球化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代表各类思想的资讯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还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思想相对单纯,社会洞察能力有限。随着与社会接触不断增多,复杂多源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对学生的思想、行动、心理难免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潜在的思想风险增加了学生的困惑度,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
2.多头管理与教育缺位并存。高职学生来到企业参加岗位实习,同时具有学生与准员工的身份,名义上属于学校管理,但实际上身在企业,也属于企业管理,处于典型的多头管理之中。如果校企沟通不畅,协作不够,责权不明,则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而教育缺位的困局。学校由于师资有限,很难对分散实习的学生做到集中管理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约束、保障机制不全,企业经常不全面履行合作协议,有些企业甚至只将实习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疏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最终使“零距离教育”变为“零教育”。这些情况可能会加深学生对岗位实习的误解,进而激发学生怨言,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阻力。
3.学生分散与师资不足并存。在“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之下,由于各实习单位规模与接纳能力所限,学生将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实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相对分散、时间无法统一,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教育背景差异也被扩大,打破了学校原有的集中教育模式。这种情况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愈加凸显,很容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留下空档与缺位,致使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流于形式,思想沟通渠道不畅通,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4.心理落差与心理失衡并存。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过分理想化,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理论水平,而开始实际工作时,由于思想准备不足,一旦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或是认为实习岗位层次较低,感到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只是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充当廉价劳动力而已,实习毫无意义,从而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责任心和主动性,再加之有时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1](76-77)在行动上就表现为漠视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是导致自身和学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5.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当领取劳动补贴,并接受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习学生在企业中也产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少部分学生更是开始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一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学生甚至会对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正确性与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动摇,思政课教师传统的说教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定社会阶段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素质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水准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解读现阶段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制定应对之道,意义重大。
1.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主体意识。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修养,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地点、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异常艰巨.所以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觉醒、自我磨砺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辨别能力、洞察能力、抵御能力,自觉免疫复杂环境中各种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
2.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从方法上进行改进,认真贯彻“学习——实践——熏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呈现灵活性与多样性。一方面要严守“主渠道、主阵地”不放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实际”不空谈,可以采取邀请企业一线工人、管理人员结合自身职业感悟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形式,充分挖掘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精髓,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相融合。其次,突破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框架,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满真实性与针对性。除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外,更应加强就业与创业形势、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为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运用网络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现有的师资条件无法满足传统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师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QQ、微博、微信等联系手段来搭建交流平台,与岗位实习生保持沟通,对共性问题统一答疑,对个性问题分别辅导,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而且思政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方便收集第一手学资料,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完善各项机制,注重激励效应。高职学生岗位实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必须构建与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其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最为关键。保障机制要求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必须“到位”,政府在要起主导作用,采用财政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2](p184-186)企业要落实社会责任,切不能把岗位实习当作是负担或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思想教育。学校要适应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的融合,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各方也要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考核范围不仅要包括实习生,也要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相关人员纳入评价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落实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5.坚持大德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者都不可或缺。El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认为,德育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的德育共同组成,其中社会德育是大课堂,家庭德育是基础,学校德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p71-73)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才能彰显德育的实效。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面贯彻并坚持大德育的理念,积极践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企业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对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育人”并非“制器”。为了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必须对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机制、加强激励效应,认真探求解决之道。这既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对青年学子们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2]陶绍兴.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7).
[3]钭利珍.大德育——福泽谕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7,(8).
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崔伟玲)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通过深层次解读“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助于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崔伟玲1979年6月 女 汉族 河南平顶山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硕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平顶山市水库路3号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职学生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要求对接,采取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模式被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挑战,复杂的教育环境、多元的教育主体、分散的教育对象、巨大的心理落差、价值取向错位等现实问题,揭示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环境复杂与认知不足并存。随着全球化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代表各类思想的资讯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还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思想相对单纯,社会洞察能力有限。随着与社会接触不断增多,复杂多源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对学生的思想、行动、心理难免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潜在的思想风险增加了学生的困惑度,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
2.多头管理与教育缺位并存。高职学生来到企业参加岗位实习,同时具有学生与准员工的身份,名义上属于学校管理,但实际上身在企业,也属于企业管理,处于典型的多头管理之中。如果校企沟通不畅,协作不够,责权不明,则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而教育缺位的困局。学校由于师资有限,很难对分散实习的学生做到集中管理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约束、保障机制不全,企业经常不全面履行合作协议,有些企业甚至只将实习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疏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最终使“零距离教育”变为“零教育”。这些情况可能会加深学生对岗位实习的误解,进而激发学生怨言,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阻力。
3.学生分散与师资不足并存。在“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之下,由于各实习单位规模与接纳能力所限,学生将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实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相对分散、时间无法统一,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教育背景差异也被扩大,打破了学校原有的集中教育模式。这种情况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愈加凸显,很容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留下空档与缺位,致使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流于形式,思想沟通渠道不畅通,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4.心理落差与心理失衡并存。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过分理想化,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理论水平,而开始实际工作时,由于思想准备不足,一旦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或是认为实习岗位层次较低,感到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只是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充当廉价劳动力而已,实习毫无意义,从而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责任心和主动性,再加之有时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1](76-77)在行动上就表现为漠视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是导致自身和学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5.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当领取劳动补贴,并接受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习学生在企业中也产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少部分学生更是开始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一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学生甚至会对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正确性与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动摇,思政课教师传统的说教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定社会阶段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素质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水准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解读现阶段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制定应对之道,意义重大。
1.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主体意识。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修养,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地点、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异常艰巨.所以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觉醒、自我磨砺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辨别能力、洞察能力、抵御能力,自觉免疫复杂环境中各种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
2.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从方法上进行改进,认真贯彻“学习——实践——熏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呈现灵活性与多样性。一方面要严守“主渠道、主阵地”不放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实际”不空谈,可以采取邀请企业一线工人、管理人员结合自身职业感悟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形式,充分挖掘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精髓,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相融合。其次,突破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框架,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满真实性与针对性。除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外,更应加强就业与创业形势、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为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运用网络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现有的师资条件无法满足传统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师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QQ、微博、微信等联系手段来搭建交流平台,与岗位实习生保持沟通,对共性问题统一答疑,对个性问题分别辅导,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而且思政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方便收集第一手学资料,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完善各项机制,注重激励效应。高职学生岗位实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必须构建与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其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最为关键。保障机制要求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必须“到位”,政府在要起主导作用,采用财政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2](p184-186)企业要落实社会责任,切不能把岗位实习当作是负担或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思想教育。学校要适应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的融合,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各方也要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考核范围不仅要包括实习生,也要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相关人员纳入评价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落实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5.坚持大德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者都不可或缺。El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认为,德育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的德育共同组成,其中社会德育是大课堂,家庭德育是基础,学校德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p71-73)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才能彰显德育的实效。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面贯彻并坚持大德育的理念,积极践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企业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对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育人”并非“制器”。为了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必须对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机制、加强激励效应,认真探求解决之道。这既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对青年学子们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2]陶绍兴.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7).
[3]钭利珍.大德育——福泽谕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7,(8).
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崔伟玲)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通过深层次解读“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助于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崔伟玲1979年6月 女 汉族 河南平顶山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硕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平顶山市水库路3号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职学生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要求对接,采取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模式被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挑战,复杂的教育环境、多元的教育主体、分散的教育对象、巨大的心理落差、价值取向错位等现实问题,揭示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环境复杂与认知不足并存。随着全球化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代表各类思想的资讯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还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思想相对单纯,社会洞察能力有限。随着与社会接触不断增多,复杂多源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对学生的思想、行动、心理难免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潜在的思想风险增加了学生的困惑度,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
2.多头管理与教育缺位并存。高职学生来到企业参加岗位实习,同时具有学生与准员工的身份,名义上属于学校管理,但实际上身在企业,也属于企业管理,处于典型的多头管理之中。如果校企沟通不畅,协作不够,责权不明,则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而教育缺位的困局。学校由于师资有限,很难对分散实习的学生做到集中管理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约束、保障机制不全,企业经常不全面履行合作协议,有些企业甚至只将实习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疏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最终使“零距离教育”变为“零教育”。这些情况可能会加深学生对岗位实习的误解,进而激发学生怨言,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阻力。
3.学生分散与师资不足并存。在“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之下,由于各实习单位规模与接纳能力所限,学生将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实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相对分散、时间无法统一,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教育背景差异也被扩大,打破了学校原有的集中教育模式。这种情况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愈加凸显,很容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留下空档与缺位,致使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流于形式,思想沟通渠道不畅通,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4.心理落差与心理失衡并存。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过分理想化,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理论水平,而开始实际工作时,由于思想准备不足,一旦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或是认为实习岗位层次较低,感到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只是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充当廉价劳动力而已,实习毫无意义,从而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责任心和主动性,再加之有时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1](76-77)在行动上就表现为漠视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是导致自身和学校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5.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当领取劳动补贴,并接受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习学生在企业中也产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少部分学生更是开始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一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学生甚至会对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正确性与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动摇,思政课教师传统的说教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定社会阶段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素质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水准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解读现阶段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制定应对之道,意义重大。
1.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主体意识。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修养,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地点、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异常艰巨.所以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觉醒、自我磨砺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辨别能力、洞察能力、抵御能力,自觉免疫复杂环境中各种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与侵蚀。
2.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从方法上进行改进,认真贯彻“学习——实践——熏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呈现灵活性与多样性。一方面要严守“主渠道、主阵地”不放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实际”不空谈,可以采取邀请企业一线工人、管理人员结合自身职业感悟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形式,充分挖掘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精髓,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相融合。其次,突破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框架,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满真实性与针对性。除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外,更应加强就业与创业形势、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为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运用网络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现有的师资条件无法满足传统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师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QQ、微博、微信等联系手段来搭建交流平台,与岗位实习生保持沟通,对共性问题统一答疑,对个性问题分别辅导,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而且思政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方便收集第一手学资料,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4.完善各项机制,注重激励效应。高职学生岗位实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必须构建与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其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最为关键。保障机制要求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必须“到位”,政府在要起主导作用,采用财政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2](p184-186)企业要落实社会责任,切不能把岗位实习当作是负担或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思想教育。学校要适应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的融合,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各方也要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考核范围不仅要包括实习生,也要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相关人员纳入评价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落实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5.坚持大德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者都不可或缺。El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认为,德育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的德育共同组成,其中社会德育是大课堂,家庭德育是基础,学校德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p71-73)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才能彰显德育的实效。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面贯彻并坚持大德育的理念,积极践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企业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岗位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对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育人”并非“制器”。为了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必须对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机制、加强激励效应,认真探求解决之道。这既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对青年学子们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2]陶绍兴.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7).
[3]钭利珍.大德育——福泽谕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