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2014-10-27 19:30:32   来源于:

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大学生自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孙冬梅 刘皓宇

摘要:大学生自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优秀大学生与几名遇到成长困难的学生组成阳光伙伴团队,利用团队活动开展帮扶,促进大学生共同健康成长的活动模式。

关键词:阳光伙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教育;活动模式

作者简介:孙冬梅,1978.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现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学生主任助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精细化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承德067000。

刘皓宇,1966.9~,男,汉族,天津蓟县人,现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汽车电子技术,河北承德067000。

一、活动背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深入辅导员和学生中,针对如何帮助在学习与成长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开展了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一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活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困惑;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大,忙于学生活动组织多,深入实地帮助同学少;围着老师转得多,与普通同学接触少;关注自身成长多,帮助同学进步少。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使学生党员主动关心、帮助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与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健康快乐成长。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从2014年3月至6月组织开展了以“收获思想,收获健康,收获知识,收获友情”为主题的“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活动。

二、两个教育思想的启示

“阳光伙伴”活动的设计初衷是来自于两个教育思想的启示,可以说是本活动的两个理论支点。

第一个支点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1]

受此观点启发,我们认为大学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同学也恰似“大鱼”、“小鱼”。“阳光伙伴”通过组成小团队的形式,将高年级学生党员这些“大鱼”、与一年级学生这些“小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共同游于成长环境中,“大鱼”带“小鱼”,从而学之,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通过活动我们还发现,“阳光伙伴”不仅是“大鱼”带“小鱼”,有些“大鱼”感觉到通过与“小鱼”的同游,也获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大胆地在梅老先生的“从游论”基础上,提出阳光伙伴的“同游论”:“学校犹水也,学生犹鱼也,学长为大鱼,学弟为小鱼,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小鱼皆游于水。时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时小鱼嘻跃,大鱼亦趋,是同游也。同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阳光伙伴的第二个支点是“朋辈教育”理论。

“朋辈教育”[2]概念起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因此朋辈教育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伙伴的作用,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学习上的帮助和技能上的传授,及时进行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顺利地就业,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学生交往方式。

在实践中,同辈人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生经历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高。让同辈人做同辈人的思想工作,会收到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使学生党员主动关心、帮助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困难的同学,以“从游论”、“朋辈教育”理论为基础,从高年级中挑选思想道德先进、学习成绩优秀、组织学生活动经历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的学生党员作为志愿者,每名志愿者与3名遇到困难学生组成“阳光伙伴”团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工作机制

(一)成立“阳光伙伴”活动核心小组

“阳光伙伴”活动以大学生自主教育、自我教育活动形式为主。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系学生工作主任作为活动的指导教师,成立了以指导教师为组长的活动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策划了整个活动方案,包括全体活动、团队活动要求、个人成长记录等,有力地保证了“阳光伙伴”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阳光伙伴”的选定与团队构建

“阳光伙伴”中的志愿者是在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的高年级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通过自荐、推荐选拔产生。本次活动共选拔了10名志愿者。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个人素质等方面都很优秀,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阳光伙伴”中的伙伴们采用自愿报名,随机组合的方式产生。活动之初,在大一学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获得了积极响应,共有200多人报名。核心小组参考专业班级、性别及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困难或困惑程度,从报名对象中选取30人作为此次活动的“伙伴”。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1名志愿者与3名“伙伴”组建一个团队,共组建了10个阳光团队。每个团队都设计了自己的名称和团队口号。

(三)活动设计

“阳光伙伴”活动的目的是共同健康快乐成长,每个团队伙伴之间通过交朋友、同活动等形式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互帮互助。

“阳光伙伴”的活动方式是以团队为主体,每个团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周确定一个活动内容,自主开展日常活动。各个团队之间可以自行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每月全体成员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并在月末开展一次经验交流会,共同分享一个月以来的感受和收获,以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期末进行总结表彰,对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选派优秀团队对一学期的系列活动进行展示并分享成长收获,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阳光伙伴”团队自主活动多种多样,有的是对伙伴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是通过活动进行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兴趣特长的挖掘,有的是通过小组谈心敞开伙伴的心扉。通过日常的团队活动激发伙伴的上进心,开启他们追求快乐成长的路程。在每月一次全体参加的活动中,进行了思想引领、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等;在每月一次的经验交流会上,大家相互学习,分享快乐与体验,记录自己的成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活动过程的跟踪与管理

阳光伙伴的管理思路是:预先计划、个人记录、阶段分享、计划修订、期末总结、表彰成长。

活动核心小组要求每名队长预先制定活动计划,并上报小组审核批准。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为40名阳光伙伴提供了成长记录本,要求伙伴们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记录下感受及收获,成为自己的成长档案,并定期交流,以促使队长们改进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经验交流会,队长和小伙伴们共同和大家分享这一个月以来的感受及收获,指导老师和队长们根据小伙伴的具体情况,修订下一个月的活动计划,以促使小伙伴们茁壮成长。在学期末进行考核及总结表彰,针对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小伙伴的成长,评出最佳团队奖及最佳个人奖,并在总结表彰中,对表现优秀、成长较迅速的团队进行及时的表彰,为他们的成长喝彩,巩固活动成果。

四、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见面会暨启动仪式

在前期志愿者选拔、伙伴确定、组建团队的基础上,召开了“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仪式上指导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大家提出了活动要求,为全体“阳光伙伴”们发放成长记录本,做了详细工作部署,阳光伙伴们进行了第一次面对面交流。

(二)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通过组建活动团队,将学生志愿者与伙伴组成了一个活动单元,志愿者作为队长要对团队负责,对伙伴的成长殚精竭虑;团队形式使伙伴们具有了归属感,打破了交往障碍。各个团队活动丰富多彩。

有的团队自主进行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穿插体育、智力、趣味游戏。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分析比赛结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小伙伴们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及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的团队开展了研讨,探讨的话题涉及“如何看待大学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如何学好数学、英语课程”等等,这种近于聊天形式的交谈,更易于学生接受。

各个小组活动形式繁多,或动或静,内容丰富。小组活动的特点是,都采用了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登山、或阅读、或运动、或恳谈,伙伴们都深入其中。在活动中他们加强了彼此的了解,热烈的讨论着感兴趣的话题,亲切的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琐事。在活动中伙伴们逐渐熟悉、畅开心扉、有说有笑,每个人都沉浸在无限的乐趣当中。在心灵碰撞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感受到友谊的力量,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大一学生感受到成长目标的可触可及,高年级党员感受到学弟学妹们对成长的渴望和追求,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以不辜负学弟学妹的信赖和崇拜。这种在青年大学生之间进行的相互积极影响和自主教育正是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每月一次的集体活动

“阳光伙伴”开展的全体活动有三项:参观董存瑞纪念馆红色教育活动、“阳光伙伴”队歌和logo的设计与征集;“中国梦,学子行”演讲比赛及征文等活动。

1.参观董存瑞纪念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阳光伙伴”全体参加了董存瑞纪念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及全体阳光小伙伴们共同参观了董存瑞纪念馆、董存瑞碉堡,深入学习存瑞精神并在存瑞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言。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活动,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带给我们的力量。董存瑞“舍身为国”的献身精神鼓舞着全体阳光小伙伴们。小伙伴们感受到了英雄的价值所在,努力向英雄学习,做英雄那样的人物,已经成为了我们成长中的一种动力!小伙伴们意识到,生活在和平时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时代,努力学习,做个有用之人!

2.阳光伙伴logo的征集与设计、阳光伙伴队歌征集活动。

通过征集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伙伴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也通过对LOGO和歌词的诠释,进一步使伙伴们明确自身成长目标。

3.“中国梦·学子行”系列活动。

开展了“中国梦·学子行”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活动。引导伙伴们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促进伙伴们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的理想状态。

(四)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

经验交流会和总结表彰会主要是巩固活动成果。经验交流会不是以开会发言形式召开,而是开成全体伙伴的一次大PARTTY。各组小伙伴们分别以手语、小品、三句半等多种方式和大家分享了体会和收获。通过此次经验交流会,小伙伴们不仅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更多的是意识到了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发展,该为自己设立一个方向以促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总结表彰会在工作总结基础上,阳光伙伴团队代表进行了成果展示,为logo、队歌、征文、演讲比赛获奖团队及个人颁奖,本次活动为第I期,选出代表向第II期伙伴代表传递了“阳光之杯”,在大会结束时,全体伙伴共同合唱队歌。

阳光伙伴共同健康快乐成长活动开始的三个多月以来,伙伴们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为目的展开各种形式的活动。伙伴们发出感言:“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天使,最后的最后我们变成朋友,阳光的我们过的很充实、过的很幸福,我们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我们激情澎湃、开心快乐!与此同时,我们一起收获思想,收获健康,收获知识,收获友情。”

五、活动的主要成效

“阳光伙伴”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强烈反响,产生了三个显著效果:

(一)促进了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互,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3]

“阳光伙伴”在年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党员群体成长、成才的经验与教训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奋发进取的时代气息、自立自强的人生信条、真实可信的成长经历,乃至已经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易于感染广大同学的心灵,激励广大同学的上进心,通过发挥榜样效应,使学生党员群体成为其他同学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和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特别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对于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经营大学时光、实现美好理想,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通过“阳光伙伴”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杆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大一新生从入学就亲身经历“阳光伙伴”活动,感受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这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自我完善,成为引领者。

优秀大学生是学校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通过开展“阳光伙伴”活动,为学生党员和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可以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同学成长成才的责任心。优秀大学生参与“阳光伙伴”活动,既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同时也是他们引领校园风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整理和输出,感染、熏陶和影响其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弥补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现在辅导员普遍面临所带学生人数较多、任务较重的现实问题。辅导员工作呈现事务化和行政化倾向,客观上导致其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减少。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说,辅导员作为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和空间,学生的个性和自我独立意识等容易使他们对辅导员的施教产生逆反和拒斥心理。朋辈教育使学生相互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发挥巨大作用,优秀学生在他们中间更多地呈现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而非间接性和说教性。借助“阳光伙伴”活动这种形式,学生志愿者与学生融为一体,容易使其他学生产生亲近感,有助于其他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育内容,并自觉地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行为规范。因此,阳光伙伴活动能够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开启一种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洪城,甘少杰.梅贻琦“从游论”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52-56.

[2]陈丽.浅谈学生党员在朋辈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1,8(10):91.

[3]朱小茼,陈晓美,刘楠.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J].2010,(8):6-7.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