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集团必须与时俱进,内外结合,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本文将详细分析、总结我国职教集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以区域职教集团为重点,全面研究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为核心,分析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趋势。分析各职教集团发展的优势,找出当前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不足,结合对职教集团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符合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朱云龙,1985年出生,男,汉族,籍贯天津,工作单位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机械工程,所在地邮编为3003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职业教育集团是教育领域里新兴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制度安排和教育组织变革的一种新型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领先的职业教育部门作为牵头单位,以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科研成果创新及特定价值为直接联系手段,单位间以职教集团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在地区、学校及企业等多层面、不同责任承担者的教育综合体。
我国职教集团的探索始于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以中职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发起者,成立原发性的、地区性的教育综合体。在1991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强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托产业、布局明晰、不同种类的,能够与其他培训单位共同发展的职教结构系统。
本世纪初,其成立方式推进为原发性与有计划的成立兼容。在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就我国职教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召开研究会。2005年11月,在上海嘉定组织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职教集团提升区域经济的观点。
自2005年以后,呈现为具有规划的迅速提升阶段。《决定》中明确鼓励公有制办学的职业院校同企业开展交流,结合成为人才培养共同体;提到全面发掘我国经济相对发展较好区域的教育和劳动力资本,深入联接我国东、西部地区及城市、农村之间学校的生源交流与教育协作。随后,以高职学校作为主要单位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数量迅速壮大,多省市从行业发展、地区整合等方面加强职教集团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雏形、自发成立、组织规划和迅速进展时期。
第一阶段是雏形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县一级层面上组建职业教育中心为主要事件。在规划乡村全面发展中,河北省教委将获鹿县作为经科教统筹试点,将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农民中专、技工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原先国家投资分散办学的院校整合,推进由地方行政规划、各单位联合、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配合的教育样式,试点取得成功。随后,全省138个县、市都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在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深入提升,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职教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中起到引领作用。
第二阶段是自发成立时期(上世纪90年代),以北京市西城区职教集团的组建为主要事件。北京西城区成为国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源地。
第三阶段是组织规划时期(上世纪末—2005年),以有些省市有计划的、成立相当数量的职教集团为主要事件。浙、赣等省主管单位先后发出了针对性法规,有计划的、成立相当数量的职教集团;由省教育厅主抓,河南省在农业、交通、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等多个行业先后在开封、信阳等地成立职业教育集团。
第四阶段是迅速进展时期(2005年以后),以中国职教会推广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模式为主要事件。2007年,教育部成立“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2008年,国家教育部在议事日程中正式提出“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运作在数目和实践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拉开了有序化、规范化发展的帷幕。
政府、职业学校、行业和企业是我国目前职教集团组建和开展工作的主要引导元素,职业学校比重最大。就实践的作用分析,政府、职业学校、行业和企业等主要引导因素在运作的出发点和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有很大区别。
第一类是政府作为主要引导元素。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行政机构为满足地区优势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发起成立职教集团。在这种架构中,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由地方行政机构通过法律规范约束,在组织内有公务人员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便于促进政府、职业学校与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便于通过深入体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便于规范职教集团的管理运行。这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方向是地方行政机构参与组织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度将会逐步降低,使职教集团能够主动在市场作用下独立运行。
第二类是企业作为主要引导因素。这种类型是由某种企业主导成立集团董事会或委员会。职教集团管理层的任命、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日常事务管理均由企业主导,最大程度体现企业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依照业务发展的实际,由企业指派相关专业人员与职业学校一起规划并制定学生职业发展、明确教学进度,在学生实际操作和实习锻炼阶段提供指导。这种类型的组织特点明确,资产连接清楚,然而与其它职业学校在资源整合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保障职教集团平稳运行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三类是行业作为主要引导因素。这种职业教育集团由具有单独责任承担者的行业集团主导成立,保障其中的职业学校能够单独发展运作。职业学校依托行业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定向培养行业能力所需的高端职业技能人才。行业管理单位及附属部门在学生实际操作和实习锻炼阶段提供场所并加以指导,参与职业学校的业务运作,参与规划并制定学生职业发展、明确教学进度,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在行业中可以相互补充并得到合理利用。由于具有明确的结构特征,结构界线清楚,这种类型的职教集团在特定行业外部协调组织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第四类是职业学校作为主要引导因素。这种类型的职教集团由在职业教育相关领域发展较好的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不区分具体机构及行业,其他学校和企业共同加入,通过集团章程形成约束。各成员单位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合作。这种类型的职教集团除各方认可的“章程”之外,没有其它的“硬约束条件”,自主决定进退,因此,搭建校企和校际间的合作平台成为构建良好运行机制的关键。在共建合作的基础上,以项目作为支撑,满足各方利益关切,有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由于这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机构连接不紧密,资产组合相对缺乏,难以形成各方满意的局面。
三、我国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以天津职教集团发展为例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中所阐述的城-乡结合、以城促乡的河南职教范式,市-县联合、分段教育的海南职教范式,校-企合作、工学并重的天津职教范式对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范式的发展有深远广泛的影响。然而,这种范式区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实践总结并会随着发展深入而不断向内涵发展的,这就使新的职教范式的产生成为必然。
2000年前,天津市服从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调整政府机构,行业主管单位不再承担政府职能,转变成为集团总公司,使其具有企业特质。天津市政府紧握发展机遇,指出行业企业支持职业学校的管理运行体制,保持财政支持教育经费,由教育主管单位全面强化和统筹协调管理,创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职教模式,使职教集团的理论和实践得以深入发展。目前,全市的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特定行业,逐步发展成为依托行业主管教育为主体,多种组织模式共同发展的职教发展模式,在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强化专业、服务就业,强化教学组群、提升学生技能,强化硬件和师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治学理念和教育发展新局面。
在2005年9月,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开展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天津在全国率先实现职业教育全面改革与深入发展,坚持职教集团依托行业全面改革办学发展的宗旨:首先是实施相关举措持续强化行业为主要引导因素的办学模式,使得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促进行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提升工学结合的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支持行业企业的全面发展,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和主动,发展成为教育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教育投资渠道更为广阔的局面;其次是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制造业、制造类服务业相关专业组群实施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局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2.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我国职教集团组建的主体虽然各有不同,陆续体现为以中职院校为主要组成单位、以高职院校为主要组成单位和随后发展的地方型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作为主要元素的职业教育集团,但此类教育集团几乎都是在当地教育主要管理单位的政策影响中被动组建起来的政策驱动型的教育集团,而不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主动形成的。
1.职教集团的内部管理体制问题,无法形成凝聚力。不同类型职教集团的主体虽有差异,有的是以高职学校为主体,有的是以企业为主导因素,或是在地方行政部门引导下主动成立的职教集团,但是在其组建之后的内部管理与运作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凝聚力不强的问题。
2.集团化办学运作的企业参与问题。表现在企业不能主动参与决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保证全方面、全过程参与。
3.职教集团的“经营”问题。由本世纪初教育的产业性和产业化的争论引发的职教集团是否可以完全依赖市场经济规则,由市场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学术界意见尚未统一。
4.不同地区协调的职业教育集团的研究有待加强。当前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主导因素是否能够有效的整合、配置资源,而对职业教育集团在我国东、西部跨区域交流合作办学、城市-乡村一体化建设、地区联接中影响的研究较少。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2]《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
[6]章建新,吴业东.不同主导类型职教集团的制度比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6):24-25.
[7]余秀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15-16.
[8]龙德毅.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发展[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