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的思考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黄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五四青年节重要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高等教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向高职院校师生吹响的冲锋号、发出的动员令。本文中,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阐述了个人认识和理解;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高职师生整体状况、职业人才社会需求,对坚持立德树人提出了个人观点;对高职院校如何立德树人发表了个人见解,设想了三条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作者简介:黄珊、1986年、女、汉族、天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学士学位、教育教学管理、30035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定位于培养造就技术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前景灿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各项功能,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价值。唯此,高职院校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壮大、越办越好,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高度重视、极其关注,做出很多重要指示和科学论述。2014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间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2014年5月4日,时逢五四运动9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发表了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对大学生和青年人明确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要求[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科学论述,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和青年人的热情关心、亲切关怀、倍加关爱,彰显了党中央对大学生和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寄予厚望、无限希望,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高等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大学生和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经受锻炼、茁壮成长、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
一、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6000余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高屋建瓴、富有哲理。忆往昔,回顾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看今朝,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历史渊源、实施路径、基本要求;望未来,提出了进一步办好高等教育、培养青年成才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富含科学性和人文性,是新时期高校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是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方针。对此,高等职业教育界全体师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应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民族的繁衍兴旺,应有精深的先进文化。中国是拥有十三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华夏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在大力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此进程中,必须确立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认可认同、行动上遵守遵循,同时也得到心系祖国的海外正义华人普遍赞赏和拥护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这12个词24个字传遍中华大地,强烈震撼人心,极大鼓舞人心,深深打动人心,日渐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丰富、涵义深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展现,她使得全国人民超越不同地域、民族、语言之区别,跨越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差异,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类型之一,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紧随时代潮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全体师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体师生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北大师生的这番讲话,也是对高职院校师生在内的高等教育界全体师生的谆谆教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高职院校每位师生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为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具体表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对高职教师而言,必须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完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对高职学生而言,必须尊师爱校、读书思考,完成学懂知识、学会做人的书本课程和人生作业。
二、坚持立德树人 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堪称指导高校师生立德树人的八字箴言,既是指导全体高校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也是指导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勤学”方面下苦功夫,指明了“勤学”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是智慧的源泉,是懂得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智力基础;“勤学”是获得并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每位高职学生只有勤奋学习,在丰富知识、增加学问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提升,从而自觉主动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位高职学生都应珍惜大学校园那短暂的金色年华,把宝贵时光用于博览群书、精读名著上,把聪明才智放在攀登知识高峰、追求人类真理上。面对浩瀚宇宙、大千世界,置身农村城市、茫茫人海,常常自问十万个为什么。养成勤于动脑、善于琢磨的良好习惯,探索陆地、海洋、天空的奥秘,探究矿物、植物、动物的秘密;思索机械制造、信息传播、能源开发的原理机制,思考高原智能建筑、深海钻井平台、载人宇宙飞船的创新升级。每位高职学生只有做到“勤学”,并且孜孜不倦、虚心求教,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学有所获、视野开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强调,要在“修德”方面下苦功夫,指明了“修德”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修德”含义为修养德行,表现为道德实践,行善积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就是一种德,是涉及三个层面的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公民的德。国家无德不兴,社会无德不和,公民无德不立。当代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以人为本,力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公民的道德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是引领社会风气、展示社会风尚的形象代言人和行为示范者。大学时期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高职学生的身体和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和人格尚未健全定型。高职学生面对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人、物、事,既不能回避,也不可漠视,这就需要分清好坏、鉴别是非、权衡利弊,其关键在于能否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高职学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憧憬绚丽未来,也要面对平凡现实;既要有奋力拼搏、成就大业的壮志凌云之心,也要有心态清净、言行稳健的为人处世之道。上述这些,有助于高职学生完成“修德”这门课程,同时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修德”功夫下得越狠,人生道路将走得越远越宽;“修德”功夫下得越深,人生旅途将走得越顺越畅。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明辨”方面下苦功夫,指明了“明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样化;当代中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摩天大楼与棚户危房并存,亿万富翁与贫困人群并存,廉洁模范与腐败分子并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校师生必须做到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理性思考、正确抉择,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岗位上,在课堂听讲、社会实践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教师而言,无论从事教学、科研,还是从事管理、服务,都应以国家利益和党的教育事业为重,以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为先。对高职学生而言,无论转换专业、求职工作,还是自主创业、参军卫国,都应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以回报社会和劳动奉献为先。面对纷繁事物及其各种利益诱惑,高校师生必须深思、“明辨”,抵制且摒弃一事当前只考虑自己利益得失的个人主义、狭隘主义。高校师生应当满怀善良之心,富有正义之感,崇尚社会主义道德;不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不论校内校外、家庭社区,凡事都要从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把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成就和利益,与华夏同胞及至世界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强调,要在“笃实”方面下苦功夫,指明了“笃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笃实”含义明确,一目了然,是指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笃实”既是做人、做事的心理状态,也是做人、做事的行动表现;彰显出坚守持久、积累经验,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人生在世,绝不能吃喝混日、虚度光阴,既应学会做人,也应学会做事。怎样做人,通过做事便能表现出来;怎样做事,取决于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性。对高职教师而言,“笃实”的最佳表现是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爱校如家、爱岗敬业,扎扎实实教书育人,踏踏实实立德树人;以平常心态、冷静心情看待社会上“走仕途”、“发横财”现象,不被其中各种利益所诱惑。对高职学生而言,“笃实”的最佳表现是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学无止境、永不满足;尊师爱校、愿进课堂,视书为友、刻苦研读;以平常心态、冷静心情看待社会上“追明星”、“买名牌”现象,不盲从羡慕追求,不盲目跟风效仿。每位高校师生都应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心全意教书育人,一心一意读书求知;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战略上必须藐视它,战术上必须重视它。只有做到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坚忍不拔、滴水石穿,教师在事业上才能有所成就,学生在学业上才能获得真知。
三、坚持立德树人 改革创新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光荣任务,办学目标是培养造就技术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牢固把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方向,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做到功能定位准确,职能发挥全面。为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各产业、各行业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稳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思维、新理念,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社会;教学以岗位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
(一)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做到育德与增智的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对长期形成的教育教学传统理念和方式方法,高职教师既要继承延续、发扬光大,还应尽量充实、日渐完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深入推进学科德育工作,挖掘并发现各学科本身所蕴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职业教育发挥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促使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方面齐头并进,均衡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师生整体状况、职业人才社会需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包括校内课堂教学过程、校外社会实践过程、校园文化熏陶过程,力求做到空间方面全覆盖,时间方面无间断。
(二)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建设教书水平高、育人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的道德素养,提高师德水平;以改善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教育理论、课堂讲授、实践指导等多方面能力;把个人引以为豪的教师职业上升至党和国家神圣重要的教育事业看待,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专职党团干部、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责任主体、骨干力量,要引导他们牢固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和事业目标,大力加强职业能力锻炼和岗位履职培养。使其成为一支特别能敬业、特别能尽责、特别能示范、特别能奉献的德育工作主力军,凝聚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夯实德育工作的人才基础。
(三)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履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实训优势,必须发挥其综合优势,建立起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就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实现其功能和价值。当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中国制造”大国正朝向“中国创造”强国转变。高职院校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并改革创新。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转变人才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宣传生产一线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和社会贡献,用真人真事赞美卓越工程师、工人发明家、技术能手、蓝领标兵、劳动模范的职业成就和先进事迹,以朴实语言颂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从战略全局出发,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从为国家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优质人力资源的教育目标出发,指明了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向高职院校师生吹响的冲锋号、发出的动员令。高职院校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己任,深入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培养造就面向二十一世纪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发挥专项职能,做出辉煌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