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书记论坛,今天是:  
首页 论坛简介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书记视点 论坛资料 联系我们
论坛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坛资料 >> 正文 >>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培植策略研究
2014-10-28 19:27:21   来源于: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培植策略研究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许峰)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众多高职院校已经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内涵提升、品牌塑造和转型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竞争力视阈,重点探索高职院校构建“八力并驱、聚合发展”文化软实力培植体系的策略和途径。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文化软实力 ; 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许峰,1973年2月出生,男,汉族,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46700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多数高职院校进入了高度重视内涵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国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以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内涵提升、品牌塑造和转型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竞争力视阈,重点探索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文化软实力培植策略体系。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关联性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麦肯锡管理咨询专家Kevin P. Coyne,Stephen Hail和PatriciaClifford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的一项或多项核心流程。”显然倾向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后的独特性竞争能力。

国内研究者研究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评价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核心能力说、要素说、整合能力说。整合能力说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通过组织学习、资源整合、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创新,所形成的能为其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和掌握进一步主动发展的整合能力,其提升战略包含多个路径。如张清霞等人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文化力路径,二是生产力路径,三是影响力路径。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蕴涵于高职院校内质中,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不同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多种能力互融整合而成的,使高职院校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包括文化力、生产力和影响力;具有职业培养、行业支撑、校企共建、服务地方等特色,是高职院校保持基业长青的独特竞争优势。

(二)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其基本要义是通过自身魅力、亲和力等的吸引而不是强制他人来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是以精神文明为主体的文化力量。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均认可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非物质性成果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这种非物质性成果,包括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所形成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团队精神、学校品牌、校园文化、制度规范观念等,具体体现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刘玲认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的能力,融职业文化的吸引力、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文化服务的影响力等为一体。

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的综合体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于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创新力等无形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通过以上分析和推理,不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对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具统帅作用。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现状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培育的紧迫性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情况现状

高职院校经过10余年的大发展,特别是国家推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广大教育者已经将眼光由重视速度规模转向到了注重内涵发展。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的转型和发展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因素。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偏概全,简单地认为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建设好了高职院校文化,实际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二是厚此薄彼,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只见图书馆、体育馆等高楼拔地而起,不见管理育人等理念的提升。三是孤芳自赏,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相脱节,没有融入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导致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出现不适应性。四是没有特色,不注重特色文化和文化品牌的建设。等等,正是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其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存在制约瓶颈。

二、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而文化软实力对于高职院校解决自身发展所遇矛盾、实现转型发展和建树品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和转型发展的需要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教会议昭示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步伐,广大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高职院校的数量与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在逐渐显现。然而与高职院校自身转型发展需要相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等问题。进一步加强高职文化内涵建设,靠文化引领发展,注重打造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服务水平的需要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实践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融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构建多元文化共融的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理论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把握文化建设规律,提升高职教育水平,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有利于高职院校创建服务性高职,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治校建树品牌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文化治校。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于它具有良好的品牌,而由学校的特色文化形成的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建树品牌的重要支撑。如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和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太阳石精神”文化,都将化身为高职院校的标志,从而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可。

三、高职院校培植文化软实力的思路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本质上就是要培养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持久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而高职院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以院校特色文化构建为基础,为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高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体现了中央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行业培养合格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准职业人的摇篮,借助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将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理念、客户中心理念、创新理念、双赢发展理念、严格遵纪理念、感恩理念等融入院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彰显高职院校文化的特色。因此,打造院校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多元文化共融的高职特色职业文化,培育塑造职业文化精神、凝练高职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培植“八力并驱、聚合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体系的可循路径。

五、高职院校培植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和培育,构建“八力并驱、聚合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体系,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一)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打造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精神的强大号召力

高职院校要打造职业文化精神的强大号召力。职业文化精神就是职业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和谐统一,它是职业精神和大学精神不断磨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高职内涵积淀成果。它能调和大学精神和职业精神“静”与“动”的矛盾;它源于大学精神和职业精神,又高于大学精神和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方式和措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融合了大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内涵文化精神。高职院校要打造职业文化精神,首先要淬炼办学理念,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价值观,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校训等精神要旨。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课堂延伸到矿井、校矿共育采光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找不到合作企业,就不要开设专业”等办学理念就有鲜明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精神号召力和凝聚力。

融入企业文化,打造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渗透力

首先,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高职育人的要求为依据制定好整体科学规划,将职业文化精神展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包括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景观、雕塑、绿化等,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要注意将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到环境建设中,体现出行业、企业文化的特色,彰显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关系。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将现代锡商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安徽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水文化和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兵工文化等都在校园建筑方面凸显行业标识形象。其次,高职院校应重视在教学环境中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色。可以在实验实训场所张贴一些企业化的宣传标语,制定适宜的规章制度,如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在实验实训室中张贴“6S”管理标准排版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企业管理文化密切对接,对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三)参照企业强化制度建设,增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保障力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在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中的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和整体发展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激励创新管理等理念,构建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制度文化。首先,要规范学院的各项制度,善于融合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体系,制定能激发活力的管理制度,形成先进的管理方式,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各项制度建设以及各部门全年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形成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民主管理,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以人为本,重视师生诉求。

(四)养成准企业人行为规范,提升行为文化的塑造力

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企业人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渲染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参与其中,体味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魅力。如开办招聘会、校企双方共办毕业设计答辩会、就业创业联合会等。在日常管理中,用企业人和行业人行为规范来约束高职毕业生的日常行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塑造优秀高职毕业生。

(五)效法企业营销文化,提高高职院校营销文化的“销售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培养的毕业生适销对路,出口畅才能带动进口旺,那么高职院校将进入良性循环,学校也将越办越好;反之,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关门整顿。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建立营销观念,提高自己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高端就业。借鉴企业营销理念,要对“产品”——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严格把关,并进行适度“包装”,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就业服务去帮助毕业生占领高端就业市场,从而带动招生,汇聚优质生源。

(六)引入企业质量观念,夯实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基础力

要通过贴近企业职业素质标准激活高职院校职业文化,为尽可能缩短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高职学生树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生涯理念,高职职业文化应按照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标准来创设。一是要重视团队教育,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不断受到模拟企业生产第一线环境的感染、熏陶,养成严谨的职业习惯并深化对职业岗位的感情;二是要以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为载体将企业的职业道德示范、职业生涯成功实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作为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案例,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三是主动对接企业用人标准,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将职业道德融入到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的过程,让学生直接到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岗敬业品质,提高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忠诚度;四是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要将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到高职生心和脑。

(七)彰显行业特色,创新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赢得一席之地,良好的生存下去,必须错位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发展历史、专业传承、所处地域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不追求“大而全”,只追求“特而优”,要立足企业,彰显行业特色开设专业、建设专业和发展专业,这样才能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当今时代站稳脚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为煤炭生产开发服务,围绕煤炭产业链——煤盐、煤焦、煤化、煤电等方面开办专业,将相关专业打造成国家示范专业,富有行业特色,在全国煤炭职教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办学实力和专业品牌得到了社会认可和赞誉,从而使学校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八)重视品牌塑造,打造高职院校品牌文化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品牌形象是高职教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品牌形象的好坏与其为社会服务方面有着直接关系,高职院校只有重视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综合能力,为社会为地方提供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良好的科技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等多种类型和内容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社会服务观念,探索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策略,打造院校文化品牌,展示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形象,扩大影响力,提高对社会的吸引力!

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高度重视特色职业文化的建设,凸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多元文化共融的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特色,提升文化的号召力、保障力、基础力、驱动力、渗透力、销售力、塑造力和影响力,从而支撑形成强大的“八力并驱、聚合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体系,丰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勇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魏银霞.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2,(9).

[3]赵岩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软实力的提升[J].职业技术,2011,(6).

[4]刘玲.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J].职教论坛,2012.16.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年5月2日

新闻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书记视点 更多>>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全国高专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
承办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02987083908 投稿邮箱:gzsjlt@163.com 技术支持: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