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邓晓绮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教育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管理,服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内部需求的增长,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
关键字: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作者简介:邓晓绮,1978年10月,男,汉族,青海,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理学学士 81000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各行各业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走的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这个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特色。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管理、服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内部需求的增长,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学生一入学就基本上确定了职业方向,建立了与未来职业岗位的紧密联系,强调毕业生对于未来就职岗位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
引导高职学生既要学好与本专业相关职业的基础理论和必备知识,也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近职业、交叉职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高职学生不但要懂业务,而且要会做业务,精通专业技术,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高职学生还必须具有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要求。
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必须引入职业性,否则就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探索意识,通常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贪大求全缺乏“职业”特色,未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职业氛围缺失。
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特点,频繁跳槽或被迫辞职,造成了人们对于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怀疑;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应届高职生难以迅速融入企业的工作进程,所以在招聘时往往会青睐有实际工作经验者。因此,为缩短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文化互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为各行各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走的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这个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生源来自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大都经过升学挫折存在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营造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可以让他们从中看到希望、找回自信,重新确定人生坐标,树立理想抱负,并在职业文化的熏陶中养成做人做事的良好道德品行,以及适应职业生涯的健全人格和素质。
大部分高职生由于学制所限,在课堂中不可能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补充,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搭建各类培训、交流、考证、竞赛等平台,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创新教育、能力实践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释放学生的潜能,进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和处事能力相对较弱,有的甚至很难与人沟通相处,更害怕走上社会。而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普遍看重实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职业特色,引进企业精神、行为、制度文化,开展与企业多领域的交流互动,既有利于学生较早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在接触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各方面的才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层次的职业准备教育,其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职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对应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是依托行业或企业办学的,带有很强的专业侧重和行业烙印,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也就不可避免地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和行业特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注意挖掘企业的潜能,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当成校园文化的一种延伸加以重视,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职业人文讲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二是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职业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生产、作业、做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与企业联手开展各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职业需要的交际合作、文明竞争、和谐共进等能力和素质。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与企业需求相符的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要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其次,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反映行业和职业特征的规章制度。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而且,在制度执行中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坚持原则、规范管理、注重激励、奖惩分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最后,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习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让学生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出台学生质量标准,并使之具体、细化、可操作,以引导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一种能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应该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建设中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 6)
[2]王祥林.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认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王磊.浅谈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29).